2020年11月6日,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在行政楼1112室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主题活动,支部书记马可副教授主持,思政教育教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会上,各位党员教师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做了交流发言,主要交流内容有:
马可老师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方面主要目标,到2035年要实现的9方面远景目标,并且提出了实现目标的12方面具体举措。这些目标和举措,落脚点在于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仅是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践逻辑的体现,更是对马克思有关满足人的需要从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理论逻辑的印证。
孙晓艳老师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用“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是这一新进步的具体落实。只有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全局中,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统一的发展高度上,才能够真正深刻理解这种“新进步”的本质意义。
尹乃春老师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是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至关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令他感触最深的内容是“创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创新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首先,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其次,善于质疑、怀疑。再次,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在公司工科类课程思政中更应如此。
徐吉平老师和汤晓江老师都从法治层面做了阐述,“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得到了明显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当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懂法守法尊法用法,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作出应尽的贡献。
花艳红老师和李琦老师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一致认为《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高校的文化工作者,我们需要完成对文化内质的学理梳理和建构,为共同体的文化形成提供理论支撑;作为教育者,实现文化知识的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