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7人, 45岁以上教师1人;30-45岁教师6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历的 3人,硕士学历4人,在读博士2人。7名教师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均能独立承担教学和研究任务。

(一)原理教研室团队队伍一览表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院系
所学专业
最后学历
闫虹珏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
哲学博士
杨莲秀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
经济学
经济学硕士
马可
讲师
南昌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
哲学硕士
彭兴伟
讲师
复旦大学哲学系
西方哲学
哲学硕士
丁卓菁
讲师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科技哲学
哲学硕士
冯洁
讲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
哲学博士






(二)课题组成员个人情况介绍


1、负责人闫虹珏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哲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近五年主持和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校课程建设项目(2008.12-2010.4),项目负责人。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校教材建设项目(2009.11-2011.11) ,项目负责人。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2010.4-12),项目负责人。

④基于新课程设置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上海市学校德育研究项目(2009.1-12),课题组成员。

⑤突出实践性,发挥实效性,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校课程建设项目(2009.1-12),课题组成员。

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校教学建设项目(2004.12-2006.12),课题组成员。

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校教学建设项目(2004.12-2006.12),课题组成员。

(2)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①李大钊、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2008.12-2010.12),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

②20世纪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走向(2005.12-2007.12),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课题,项目负责人。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性问题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5.6-2006.12),课题组成员。

④民主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实践逻辑与历史效应(2007.9-2009.7),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一般课题,课题组成员。

⑤上海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策研究(2009.5-8),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课题组成员。

(3)近期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①揭开神秘的面纱:论在普通高校开设宗教文化选修课程的必要性,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07.8。

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真善美的追求,教育研究,2007.4。

③有教无类,教学相长,中国教育研究论坛,2008.9。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活动中教学案例的应用及效果,科教文汇,2009.10。

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活动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77期。

(4)近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①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述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49期;

②回顾与反思——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5;

③商业贿赂行为的传统成因,上海企业,2006.10;

④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⑤从夷夏之辩到五族共和——现代民族主义观念的形成过程,理论探讨, 2008.4;

⑥儒家管理文化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江海学刊第十三届世界管理论坛曁东方管理论坛论文专辑,2009.10;

⑦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探析,理论探讨,2009.12;

⑧从个别到一般:中国经验的理论升华——奠基时代:毛泽东1949年前的社会主义观解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70期。

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传统人才培养任用机制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价值,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曁第14届东方管理论坛国际会议论文,2010年7月。

⑩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之域——邓小平社会主义观解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文集(201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2010年11月。

(5)获得的教学表彰:2004年9月被评为2004年度校优秀青年教师。

(6)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①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课题“中华科学文化的现代彰扬”于2005年4月被确认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号:9312005R0428),排名第三。

②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课题“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于2005年4月被确认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号:9312005R0429),排名第二。

③校教学建设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于2004年10月获澳门新莆京游戏app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④校教学建设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于2004年10月获澳门新莆京游戏app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七。

⑤校教学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获得2009年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2、杨莲秀

    副教授,经济学硕士,2010年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在职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已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参与多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和两项校教学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校教材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一项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近期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当代老员工政治理论素质,理论探讨,2008.4。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理论探讨,2009.12。

3、马可

     讲师,哲学硕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已发表论文数篇。主持一项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以及校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李大钊、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校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关系研究),参与一项校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校教材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

     近期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对松江新校区寝室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5.2。

 (2)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教育研究,2006.3。

(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效性问题,公司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4)寝室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理论导报,2009.10。

(5)培养电子类老员工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4、彭兴伟

    讲师,哲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荣获2011年度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决赛二等奖。2010年考取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职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已发表论文数篇,参与两项校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校教材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一项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一项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课题(20世纪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走向)和一项校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李大钊、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的研究。主持过一项校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近期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以问题作为开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9.2。

5、丁卓菁

     讲师,哲学硕士,2009年考取上海大学新闻系在职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已发表论文数篇,主持过校青年基金项目(网络交往行为的伦理关系研究),参与一项校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校教材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一项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近期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网络交往冲突略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6。

6、冯洁

    讲师,哲学博士, 2009年6月进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已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基于文化机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概念分析)、校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研究),参与一项校教学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校教材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中国化进程与当代价值),一项校思研会重点研究课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